皮是调皮的意思,通常用于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可拿来吐槽“搞怪”,常用于网络上具有反转性的搞笑内容。
“皮一下”从哪里来?答案是电子竞技比赛的解说。有个小有名气的电竞解说叫“芜湖大司马”,他在解说“吃鸡”时就经常说“皮一下”。
“梭哈”原本是扑克牌游戏中的名词,指的是将所有筹码都押注,希望能够通过一把“All in”博得最大收益。对,这是个音译词,本词是Showhand,意思是“手都亮出来了”,形容把手里的筹码都押出去了。
现在,只要是炒股或者是炒期货,都会经常用梭哈一词。所以,财经报道中会频繁出现“梭哈”。此外,这个词也被引申为“摊牌搏命”,因此某一些程度上也带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含义。
棒球在国内是个小众运动,由于缺乏场地,大多数人基本没玩过棒球。不过,这并不妨碍棒球术语进入人们的生活,比如“Home Run”,中文译作“全垒打”。
在棒球中,这是一种直接得分的击球行为。只要打出全垒打,那么比赛就可以最快速度地推进,问题是这种球并不容易打出来。现在,“全垒打”被形容为完美处理,一次性就完成了所有任务。
网球比赛中,发球方是拥有比赛主动权的,因此“保发”是发球方的基本目标。当然,比赛中,双方的发球机会是均等的,想赢球就必须争取在对方的发球局得分,而这就是“破发”。
于是,“破发”这个词也被借用到了其他领域,大多数都用在形容被动方扭转战局的行为。在证券市场,也有“破发”的说法,但这个“破发”完全是另外一种意思。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黑马”的注释是:“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或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的人。比喻在重大活动中一鸣惊人的获胜者,可用在所有场合。
其实,“黑马”一词是从英语中借鉴来的,原指体育界一鸣惊人的后起之秀,后者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的人,无贬义或政治意涵。首先在英文中使用“黑马“的人是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勒利,1831年他出版了一本名叫《年轻的公爵》的小说。小说中,有一处对赛马比赛的精彩描写,比赛刚开始,两匹夺冠声最高的良种马一路领先,眼看其中一匹胜券在握,全场为之狂呼。不料在最后关头,一匹不起眼的黑马忽然从后面奋力追赶上来,风驰电掣般地把两匹良种马甩在后面,领先抵达终点。从此,黑马一词不胫而走,开始被大范围的使用在赛马的报道中。再后来,黑马就用来比喻出人意料的获胜者,“黑马”一词就此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黑马的原词是“dark horse”,不是“black horse”。这个绝对不可以搞错,两者意思大相径庭。
在篮球运动中,投篮者投出的球出现不沾板、不沾筐、不沾网的情况,就叫做“三不沾”,英文为“Air Ball”,意思是空气球。
在职业赛场,如果投出“三不沾”,那么一定会引起看台上的嘲笑声。对职业球员来说,投出“三不沾”几乎是一种羞耻,这不仅说明球员状态不佳,更意味着球员的基本功不行。虽然“三不沾”在篮球比赛中不计入失误数据,但“三不沾”在比赛中绝对是笑料,对投篮者的信心也会是巨大的摧毁。
引申出来,“三不沾”则是表达了对工作态度的不积极,形容做人做事四六不搭,只会做无用功。
果岭源自高尔夫,是指球洞所在的草坪,果岭的草短、平滑,有助于推球。果岭二字即为英文Green(绿)音译而来。在高尔夫比赛中,若能够一杆上果岭,那么距离进洞就不远了。
现实生活中,也借用了“一杆上果岭”的说法,形容进度飞快、办事十分顺利,一下子就无比接近成功,这样一个时间段就可以说他是“一杆上果岭”了。不过,“一杆上果岭”和“全垒打”不一样。上了果岭,还是得把推杆做好才行。毕竟,前期工作再顺利,做不好收尾也是没用的。
乌龙球的英语是“own goal”,意思是打进自己球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香港媒体在报道体育比赛的“own goal”时用了粤语谐音“乌龙”一词,随后这种误入自家大门的球就被称之为“乌龙球”。上世纪90年代,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国内球迷逐渐在足球比赛的直播中接受了“乌龙球”的说法。
正因为乌龙球有误入之意,乌龙一词也逐渐引申出了“犯错”“糊涂”“搞笑”的意味。在一些社会新闻报道中,常常有一些忍俊不禁的题材使用“乌龙”二字。读者只要看到“乌龙”二字,就能明白这一个故事肯定有误会,或者造成了反效果。总而言之,现代汉语中的“乌龙”早已不只是足球比赛中攻破自家球门的意思了。
在台球比赛中,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可以一直击球,直至将所有目标球击打进洞,称之为“一杆清台”。台球高手如奥沙利文、丁俊晖,都可以在大型比赛中做到一杆清台,甚至是单杆147,让对手毫无还手之力。
所谓“清台”能够理解为桌上一个多余的球都没有了,只剩下白球一颗。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喻整个业界的竞争对手都被打败,只剩下他一家独大。这种状态,就会被称为“清台”,如果是一次性击败所有竞争者,那么就是标准的“一杆清台”。
看清楚,这是KO,不是OK。KO是Knock Out(淘汰)的缩写。在拳击比赛中,KO是一种绝对胜利,一方被另一方用正确技术击倒,台上裁判就要对倒地的运动员数秒,10秒后运动员不能站起来继续比赛,这时就可以直接判对方获得绝对胜利。换句话说,KO是技术性击倒。
于是,所有行业的技术性取胜都被形容为KO。因为全方位压制,被KO的一方往往输得毫无脾气。如果一定要用中文准确翻译KO,那么最佳词语就是完美胜利,或许也可以简称之“完胜”。
达阵(Touchdown)是橄榄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方式,即“触地得分”。在英式橄榄球比赛中,触地得分得5分,在美式橄榄球中,“触地得分”(Touchdown)能够获得6分。无论是英式还是美式,达阵都是最高的得分方式,但想实现达阵十分艰难,要冲破千难万阻才行。
现在,“达阵”这个词也被借用到其他领域。意思是,通过千辛万苦才完成目标,形容得来不易。
作为一个象棋术语,这是个动宾短语。意思是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招棋把对方的将、帅(中国象棋)或国王(国际象棋)吃掉,就称为“将军”,简称“将”。“被将军”一定要进行化解和调整(这叫“应将”),否则就只能接受投子失败。
不下象棋的人也能明白“将军”的引申义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逼对方就范,有强迫的意思。在商界,常常把抄底行为称之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