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有千万种模样。在人类世界广为流传的经典爱情模型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爱,山盟海誓、连枝共冢也是爱。无论是一见钟情的热烈,还是相濡以沫的温柔,都化作人类对爱美好的想象和体验。
每个人有自己对爱的定义,没有标准答案,也无须为对错彷徨。中国人的爱情,有中国式的浪漫。
27岁的王安昌和25岁的张卜文有很多共同点:北京人,毕业于北京警察学院特警专业,后入职北京市公安局,特警。走在路上,两人甚至连身高都看不出很大区别:张卜文有1米76,王安昌只比她高4厘米。
不过,同一单位的两个人,工作以来却仿佛谈了一场异地恋。王安昌和张卜文分属于通州分局和海淀分局反特巡支队。高强度的训练、随时有可能出现的警情,以及不知何时就需要出差的任务,让两人平时见面都很难。
爱情的开始是在开学军训。人群中,王安昌一眼就注意到了张卜文。后来,两个人经常结对训练。起初,张卜文体能差一点,王安昌学习上差一点,她拉着他去背书自习,他则喊她一起加练。
王安昌喜欢叫她“妞妞”。在校期间,有一次他脚伤了,妞妞还曾背着他去上过课。
张卜文却觉得,自己依赖他的时候更多。特警工作需要面对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偶尔没达到标准,张卜文会很着急。这时候,王安昌的一通电话,一句“别着急,慢慢来”,都是莫大的力量。
婚姻在两个年轻人的生命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在张卜文看来,王安昌性格上像个大男孩,但是关键时刻能担事儿,能给她提供指引。王安昌则觉得,婚后自己好像更有一种责任感。谈恋爱的时候,每天有空除了联系对方就是训练。现在有空时,还是希望能多待在媳妇身边。
两个特警组成的家庭到底还是有些特别。一个月见不上面是常事。王安昌出差一走不知道多久,中途经常“失联”,张卜文知道,执行什么任务是不能透露的。
前段疫情期间,两个人好不容易能回家见面。王安昌想给媳妇煎鸡排吃。结果食材都准备下锅了,他却接到了紧急召回的通知。
共同的职业让他们更加融入彼此的生命里。他们每天几乎都在复刻彼此的生活,也没有谁比对方更清楚自己面对的挑战究竟是什么。
同为特警,彼此不担心是假的,但他们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出警前后给对方发条信息。王安昌会守着电话等着她,张卜文会如往常般给他留言,从不怪他不能及时回复。
王安昌自知自己不算是很浪漫的人。他喜欢给妞妞送花,每次都特别为自己选的礼物感到得意。但就算他送得再“土味”,张卜文也不会告诉他。关于浪漫,他们达成了共识:“对于特警来讲,最大的浪漫就是在有特殊情况时,你给他发一条短信告诉他,平安回来。”
从第一次见面起,曾伟伟就觉得,周晴雯跟其他人都不一样。作为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丰台支队方庄特勤站副指导员,曾伟伟2013年入伍,日常在训练、出警、继续训练中循环往复。机动、未知、高强度、不遗余力,这些词语所形容的世界是他每一天的生活。比他还早一年入伍的周晴雯是他遇到的为数不多的真正懂他的姑娘。
通过家中亲戚介绍,2021年两人相识。线上聊了一个月后,在上海工作的周晴雯趁休假来了一趟北京。初次见面,曾伟伟感觉自己遇到了知音,但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心思细腻的周晴雯反而担忧重重:远隔千里,两人职业都比较特殊,真的适合在一起吗?
她将自己的犹豫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曾伟伟:“我俩这个情况,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你也帮不了我。”但曾伟伟答:“如果父母生病了,我们就一起陪他去看病;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我也会陪着你一起承担的。”
只是这对新婚夫妇没想到,领证后,他们7个多月没见过面。其间,曾伟伟的父亲生病了,周晴雯主动提出把老人接到上海。她独自抢号、陪诊、照顾老人起居。曾伟伟很心疼,却只能感到深深的无力。
周晴雯是个脾气很好的人,跟丈夫打电话都时常带着不自觉的撒娇语气。但有一次,这个好脾气的姑娘发了很大的火。那天曾伟伟晚上突然出警,电话打不通,信息也不回。直到深夜1点多,曾伟伟处置警情完毕回来才发现,有好多未接来电和未读信息。
从那次起,周晴雯便跟他约法三章:“不管何时出警,出发前、结束后,都要告诉我一声,否则我会一直担心。”
从着装下楼到登车出库,45秒是消防救援队伍规定的时间。从那天开始,曾伟伟又多了一个“规定动作”:给老婆发条信息,“我出警了”。
夫妻俩期盼着早日结束异地状态。对于曾伟伟和周晴雯来说,浪漫是“一种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是“不管发生啥事都要互相搀扶、互相帮助,坚定走下去”。但是对于一名消防员和一名军人来说,这份浪漫有更深入骨髓的含义:“我们不仅要守护好我们的小家,更要守护好我们的国家。”
像是在天地间写了一封充满爱意的信,风和海浪成了张舒和汪冬瑾的“邮差”:顶着高温和烈日,这对爱人分别在西北的沙漠和海南的沙滩上郑重地“写”下了对方的名字。
张舒是长征五号系统软件主任设计师,刚刚完成“问天”发射任务返京没多久。汪冬瑾是某型号系统综合副主任设计师,两人同在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加班,出差也是常态。最忙的时候一年中可能有大半年无法见面,但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对方的牵挂。
张舒和汪冬瑾是在2014年新员工见面会上认识的。张舒回忆:“结婚之前我努力了3年,递交了多份小情书、小礼物、小惊喜,从积极分子开始努力,到她的重点观察对象,再到预备老公,通过日常的表达、陪伴、分享,终于收获了我们的小红本。拿到小红本前的一个月,长五也首飞成功了。”
在张舒看来,妻子“所从事的系统综合专业视野更广,思路更开阔,再加上她技术基础扎实、专业本领强,能提示我很多在平常想不到的方法和思路。”
共同的职业背景,让他们的心连得更紧。每逢有发射任务直播,汪冬瑾也会守在屏幕前,紧张地观看直播。与千里之外的丈夫一起,吃发射前航天人都会吃的“成功包子”。她最喜欢包猪肉茴香馅,因为这是张舒喜欢的口味。
工作中,他们各自在探月、探火、载人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直面挑战与磨砺。生活里,他们会为偶然发现的博物馆感到惊喜,远隔千里时因为一个“奶茶干杯”的表情包而约定回京团聚后拍个实物版。为了给爱人一个记忆深刻的求婚仪式,张舒冬夜里在室外布置了一个多小时。汪冬瑾会因为一次生日没能跟他一起度过,在礼物里附上一张小卡片,上面写道希望以后的每一次生日和纪念日能一起度过……生活里与人、与物的每一次“偶遇”,都可能变成他们爱情中值得铭记的甜蜜瞬间。
在单位院子里,有“航天五老”的雕像。一起跑步时,夫妻俩经常会经过这里。在他们心里,老一辈航天人的传承有极重的位置。张舒说:“实现中国梦、航天梦也是一场跨越历史与未来的接力赛,要求我们青年接续奋斗。相信老一辈航天人如果看到了今天的探火奔月、问天发射,看见我们当代航天人的拼搏状态、信心干劲,也一定会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