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棕包脑的传说》在洞口首演 系大型国家级非遗项目立异舞台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湖南日报|《棕包脑的传说》在洞口首演 系大型国家级非遗项目立异舞台剧

2024-01-19 新闻中心

  湖南日报9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曾佰龙通讯员肖皓静曾茵台)8月31日晚,大型国家级非遗项目立异舞台剧《棕包脑的传说》,在洞口县初次公演,好评如潮。这是该县让非遗“复生”的一次有利测验。

  棕包脑是一种陈旧的瑶族祭祀舞,源于湘西南区域梅山文明圈盛行的梅山祭祀活动,2014年被国务院发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维护名录项目。该舞蹈因舞者在祭祀时用棕片包裹脑袋而得名,首要撒播在洞口县瑶族乡和周边怀化市、贵州省等瑶族居住区。其舞蹈动作以摆首、甩臂、舞棍、扭腰、跺脚、左右顿步为主,具有简练洁净、粗暴有力的特色,展现了瑶族先民与大自然坚强反抗的坚毅性情。有人物、对白和简略的故事情节,并有固定的扮演程式,有近似戏曲的适意、虚拟、假定等扮演方法。

  棕包脑尽管被列入国家非遗维护名录,但因没有新的传承、传达方法,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本年该县组织专门的扮演团队,立异艺术扮演方法,让非遗“活”起来。该县文旅广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舞台剧以民间故事为体裁,经过戏曲创造与艺术提高,将民间舞蹈搬上现代舞台,全方位展现洞口的民俗风情、文明头绪和民族团结。

  《棕包脑的传说》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雪峰山深处的山寨中,住着一对瑶族母子,美丽的瑶族阿妈在一次采药时被凶暴的山妖掳走。她的儿子为了救母,拜梅山神为师,苦练身手。为了不让山妖发觉,他用棕片包裹脑袋、藤蔓环绕身体,历经千辛万险,最终打败山妖,救出母亲。为了表扬先人寻母救母的大孝美德,雪峰山区域的瑶族后人,每年都要跳起棕包脑祭祀舞,留念先人,祈福未来。

乒出快乐,乒出精彩,爱乒才会赢一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