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干峙:希望能够通过杭州地铁事故真正总结经验、统一思想认识。今后的政府基建投资,在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希望能防止从地方利益出发,争项目、争速度,不顾质量、不顾合理性,既浪费又不安全的问题。
王梦恕:今后地铁施工一定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合理工期、合理造价,不允许搞最低标中标,这是最重要的一条。除此之外,技术方案应该由专家讨论确定,不能随便更改;拆迁、管路挪动这些工作都应该由当地政府落实,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施工队伍一定要找真正有经验的。地方政府、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要团结一致,以实施工程单位为主体提出实施工程的方案和方法,由政府组织设计、监理,讨论完善,合理施工。
11月15日下午3点20分,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突发地面塌陷,一个长达100米、宽约50米的深坑被瞬间撕开,现场路基下陷6米。来自施工现场东侧河沟以及断裂的地下自来水管、排污管的污水淤泥倾泻而下,路段下正在进行地铁施工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瞬间被埋压。
截至记者发稿时,杭州“1115”地铁塌陷事故死亡人员已确认为21人。这起中国地铁修建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事故缘何而起?在中国城市地铁狂飙突进的背景下,在全国4万亿元投资即将上马之际,杭州地铁悲剧又有哪些警示意义?
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城市规划专家周干峙是最早推动我们国家城市地铁建设的专家之一,曾在2004年参加过与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关的一次会议。
“杭州发展地铁恰逢我国大规模推动地铁建设的时机,但就从当时开始,修地铁的情况就很复杂了。”周干峙说,“不是没能力修,而是抢着要修,而且希望修得越快越好,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周干峙指出,地铁建设,从立项开始,经规划设计、前期准备、施工准备,到工程项目施工多个环节,都值得研究、改进。究竟怎么样才可以保证又安全又快又好地建设?只有所有的环节层层把关,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杭州地铁事故特别需要总结经验教训。”
事故发生后,周干峙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这个地铁站要不要建这么深”,这是设计上的一个根本问题。挖地17米深,周干峙判断,应该是一个地下两层的车站。
他认为:“地铁是功能性强、群众性突出的交通工程构筑物,应该以简单易达为主要目标。地铁不一定全在地下,进入郊区就可以走地面或高架。地铁站应考虑整个地下空间布局规划,能浅则浅,车站设计不必能一层而都建两层。”
地铁作为城市发展最起作用、最吸引人的交通条件,受到各地各级政府的欢迎。修地铁被周干峙称为“天上掉下来的金饼”,“以前大家都不想修地铁,现在出现争修地铁的局面”。
周干峙认为:“杭州地铁事故不完全是技术问题,首先有决策因素。线位所在、建设步骤、设备标准、工程标准等前面的环节出了问题,后面补漏洞是十分艰难的。”他强调,地铁建设一定要做好前期工作,科学规划、慎重决策。要有详实的工程地质调查和客流量的调查预测,这是地铁规划决策的工程基础和运行基础。地铁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设计密切结合,包括城市总体设计、分阶段规划、详细规划等,要有良好的总体效益。
“当然技术因素是很重要的。”周干峙说,“因为项目确定后,不管如何决策,马上涉及到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这需要充足的时间,不能匆忙动工,一般要两三年。”
周干峙指出,把前期的规划、设计、订货、制造环节都解决后,还要作好施工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安全事故预案。周干峙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工程安全和运行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遗憾的是,出事故的湘湖站没做到。”
对此,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一、一定要按照优质安全迅速的原则来安排好工程进度,决不追求一时的快速;二、加强安全监控措施,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切实掌握工程中有关的工程地质情况、结构沉降情况、应力变动情况和防火防灾设备情况,以及保证安全出口、出风口等的通畅,要由统一的安全委员会和监控中心掌管;三、要有灾情出现后的应急预案,常备不懈;四、要先期考虑实际运行中的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如设计必要的安全观测探头、警报指挥系统,一切材料要防火、无毒;五、健全培训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要有一支能真切预防和应急处理的管理队伍。
杭州“1115”地铁塌陷事故发生后,救援展开的同时问责也在进行。“究竟谁该为死去的冤魂负责”成为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方交通大学教授、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我去过现场两次,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
王梦恕分析了诸多原因。首先,“方法没选对”。施工地点属于淤泥性地层,地下水位很高、地质条件差,采用明挖法施工,“在一个长200米、宽20米、深17米的大坑中施工是很危险的,易引起群死群伤”。
其次,“设计的具体方案存在缺陷”。如果用连续墙做围挡结构,一般连续墙的高度应该是开挖深度的两倍,而且连续墙外30米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荷载。可湘湖站的地下连续墙设计埋入土体深度严重不足,而且在工地一边就是双向四车道的主干道,路边还埋有时常渗漏的下水管。“8月份的时候,施工方曾打报告,要求将主干道移到30米外,但因为搬迁量太大,就拖下来了。”
再次,“施工不规范”。实施工程单位为了赶工期,没有及时做底板。原本应该开挖10米就加固10米;可事发时已经连续开挖了60米,都没有做底板。
王梦恕说:“多个原因综合在一起,就发生了这个大事故。事故发生了谁都不高兴,但是不应该互相埋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存在规划风险、投标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一旦出问题了,要分头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王梦恕看来,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是造成这起事故的最终的原因,“不但会带来安全风险隐患,工程质量也会出问题”。同时,王梦恕指出:“工程出事故是难免的,关键要吸取教训。”
王梦恕强调:“今后地铁施工一定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合理工期、合理造价,不允许搞最低标中标,这是最重要的一条。除此之外,技术方案应该由专家讨论确定,不能随便更改;拆迁、管路挪动这些工作都应该由当地政府落实,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施工队伍一定要找真正有经验的。地方政府、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要团结一致,以实施工程单位为主体提出实施工程的方案和方法,由政府组织设计、监理,讨论完善,合理施工。”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建设正面临史无前例的高潮。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每年都以40~50公里、百亿元的投资速度推进,同时还有已经批准的15个城市正在一起进行地铁建设,每年总投入也以上百亿元的计划在进行。周干峙认为:“在下一步经济调控中,为了缓解紧张的城市交通的需要,地铁工程不可能也不宜有较大的压缩和调整。”
但在我国城市地铁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风险隐患令人担忧。实际上,工程项目施工和运行安全问题和前期的战略决策紧密关联,一些战略决策影响当前和长远。周干峙表示:“安全风险隐患问题以至于长远的运行安全问题,不少都是由于前期工作不足、调查研究不够,再加上规划、设计、施工各个工作阶段周期过短,工作中有疏漏造成的。”
周干峙站在部门角度,对杭州地铁塌陷事故进行了反思。他说:“起码还有两点要考虑改进。第一,分工混乱,多部门管理,这不符合进一步改革的实际要。要以一个部门为主,多部门联合,才能解决好决策问题。第二,严格审批制度。目前,地铁属地方项目,审批权限尚不明确。由于工程涉及大量投入和较复杂的技术经济政策,还应有上级主管部门参与,要维护方案批准的严肃性,不得随意更改。”
这些建议由于带有普遍性,早在一年多以前,就曾由周干峙、施仲衡、钱七虎、刘建航、邹德慈、严陆光、王梦恕7位院士,得到了领导部门的重视。周干峙说:“希望能够通过杭州地铁事故真正总结经验、统一思想认识。今后的政府基建投资,在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希望能防止从地方利益出发,争项目、争速度,不顾质量、不顾合理性,既浪费又不安全的问题。”
科学网陈龙珠博文对杭州地铁施工事故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