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逐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2021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逐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2021年6月,首部以多语种形式向国内外友人生动介绍40项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丛书出版。该丛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教授主编,目前已出版汉语、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版本,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成果。
该丛书主要从非遗项目的入选概况、产生及历史演变过程、项目独有的特征与价值,以及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几个维度,通过故事性与艺术性的叙述方式,生动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戏曲、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等方面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书的编著者们秉着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阅读海量非遗相关材料并从中筛选出具有权威性和前沿性的内容,后采取了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撰写成文,力求将中国非遗文化准确又优美地介绍给世界。这让读者读起来既轻松愉悦,又能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可以说,该丛书打开了一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之“门”,读者可以由此进入这个精彩的世界,一探“门”中的精彩。
据了解,书稿从提纲的确定到正文撰写乃至之后的修订,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撰写过程中还得到西安音乐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书中的图片,则是由摄影专业教师带领团队在新疆、西藏、广东、江苏、四川、辽宁等地各级政府非遗保护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历经滑坡落石、低温高反、雾大迷路等等坎坷困难采集而得。因此,从某一些程度上可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凝结了全社会、诸多非遗人的力量,体现多民族保护与传承传播中华非遗文化的努力,彰显的正是中国非遗文化中所蕴涵着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翻看丛书,便可发现内容之丰盛、涉及领域之广泛。有涉及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容,如书中介绍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通过隔舱板、船壳板、水底板、船甲板,在船舱中围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为保障船舱稳定、牢固,每一个零部件精工细作,这一技艺从唐代产生以来,在人类海洋史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也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书中提到“二十四节气”,其是古人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天象、气温、降水以及物候的时序变化,总结而来的季节规律,不仅在农耕时期,即便是今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更有体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多彩生活的内容,如蒙古族长调民歌和呼麦歌唱艺术、新疆尔木卡姆艺术、《玛纳斯》、《格萨尔》、热贡艺术、藏戏、藏医药浴法、侗族大歌、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赫哲族伊玛堪等等中国少数民族丰富精彩的文化艺术,表现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热情。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古往今来,但很多项目并没有正真获得世人足够的了解和重视。每一项非遗文化,都是历史背景和文化的一个侧面,保护非遗文化就是保护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以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为例,从公元前6900年前后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木构件,到夏商周时期承载大型立柱与横梁的斗拱结构,到唐宋时期宏伟的“大明宫”建筑群,再到宋代李戒所著的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以及明清时期风格多样的私家园林,有着7000余年历史的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记录了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在现代社会,古老的非遗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生存压力,为此,《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丛书专门展现了中国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经验与方案。如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这一培养计划主要采取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剧团培训等方式,很好地实现了福建木偶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非遗保护具有复杂多变的活态性,应遵循每一代表作的独特性,进行特殊性保护。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已在政策性保护、传承人保护、生态性保护、产业化保护、资料性保护、民俗馆保护乃至全民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本身也需要总结和传承。
习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传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教科书”“活化石”。从书中介绍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可知,非遗保护工作仍有很大难度,特别是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等,它们的持续发展,还一定要通过传承人的带动,更多人的参与,最终在全民关注、传承和保护的努力中实现。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振兴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重要方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